《大国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的英文原版The Last Empire – The Final Days of the Soviet Union最早于2014年出版。得益于大量机密文件公开,作者获得了来自中央情报局等的第一手资料,通过长篇叙事展现了1991年苏联解体的前后的政治斗争。
全书分为第六章,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最后的峰会》(The Last Summit)作为铺垫,并解释了美国的对苏政策——美国并不希望苏联解体,而是希望可以让苏联存留尽可能多的时间,以防止出现类似于南斯拉夫解体之后的种族战争,以及失去中央统一控制后造成的核武扩散。但同时,美国深知戈尔巴乔夫在位时间不多,所以又希望尽可能多地敦促戈尔巴乔夫让步,削减苏联的武器。
全书第二部分可以包括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包括《八月的坦克》(The Tanks of August)、《反政变》(Countercoup)以及《苏联分裂》(Soviet Disunion),讲述八一九事变到乌克兰独立前的历史。我认为这一部分是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将苏联几十年来的弊病,戈尔巴乔夫不断的作死,以及苏联解题过程中各个加盟共和国各怀鬼胎,但又同时愿意结束苏联的心态描述的淋漓尽致。
八一九事变以保守派的绝唱签署了苏联的死亡判决书。它的开始本身就充满讽刺。在八一九事变前,叶利钦的权利已经逐渐膨胀,戈尔巴乔夫为了遏制叶利钦,要求克格勃(KGB)主席克留奇科夫窃听叶利钦的电话。在窃听中,叶利钦告诉戈尔巴乔夫要炒掉克留奇科夫以及其它政府要员,而戈尔巴乔夫受制于叶利钦日渐增长的权力被迫接受。此事导致克留奇科夫以及其它受到威胁的官员决定发动政变。
没有最高苏维埃的允许,八一九事变本身就缺乏合法性。而政变的策动者本身就是一团散沙,每个人都不愿意为政变集团的决定承担责任。就算是政变的领头羊KGB的特工也充满了骑墙派。人们认为,除了没能切断反对派联系、控制信息等以外,军队的不作为是八一九政变失败的重要原因。作者分析,在之前若干的镇压行动中,苏联中央命令军队镇压,但最终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却都是由军队承担。过去苏联军队对地方镇压是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军队对苏联境内其它民族分裂势力的镇压,而此次是斯拉夫人直接对斯拉夫人。同时,叶利钦支持者们的魅力攻势也让军队不敢开火。
八一九事变最终在一片混乱中结束。戈尔巴乔夫重新回到总统宝座,但获益最大的是叶利钦。他亲历了政变,因而最有关于政变的发言权;而戈尔巴乔夫因为始终处于软禁状态,对整个过程其实一无所知。叶利钦以曾经支持政变为由,拒绝了戈尔巴乔夫提名的一系列人选,而将其他的路人提名,成为自己的爪牙,并利用人民力量围攻苏共中央委员会总部,使之无法运作。
八一九事变推动了乌克兰的独立进程。乌克兰是联盟中第二大的加盟共和国。为了换取乌克兰的忠诚,乌克兰在赫鲁晓夫之后原本可以通过苏共中央对整个联盟发动影响,同时,乌克兰对国内事务也有相当大的主导权。但戈尔巴乔夫却打压乌克兰,改变了这一“忠诚换权力”的平衡。他免除了原来乌克兰系统内的乌克兰共产党中央书记,断掉了乌克兰人在中央升迁的通道,并让乌克兰中央背苏共的锅。(比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归中央直接管理的,甚至在事件发生后,中央还要求乌克兰不顾核辐射正常举行五一节游行,而一切的指责和烂尾,却都是乌克兰独自承担。)八一九事变发生时,对戈尔巴乔夫不满的乌克兰对政变实行了默许制度。为了防止中央对乌克兰的清算,乌克兰共产党人与民族主义者合谋,决定在12月1日展开独立公投。
乌克兰希望摆脱清算,想独立;俄罗斯不想供养中央,不希望中央控制,但在叶利钦获得权力后,又希望能对其它加盟共和国有所影响;中亚各国不希望斯拉夫人的控制,但又需要俄罗斯的资源——这让较苏联联邦制度更为松散的邦联变成一个比较适宜的形式。
然而,戈尔巴乔夫不断作死,出尔反尔,总是在盟约条款上改变自己原来允许的想法,强迫维持中央实力,最后遭到加盟共和国的抵制。在他自己版本的新版盟约签署时,原定计划是先签署一个经济合作条约,再签署盟约;但戈尔巴乔夫最后一刻改主意,要求加盟共和国先签盟约,再签经济条约,希望利用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强迫它们接受盟约,但遭到加盟共和国抵制。此后的一次签约中,戈尔巴乔夫又反悔,改变了原来的想法,要求盟约必须使用Union这个词,遭到乌克兰的反对。
接下来,在本书的第三部分,也就是第五章《人民的声音》(Vox Populi)和第六章《别了,帝国》(Farewell to Empire)中的内容。12月1日,乌克兰独立公投通过,连俄罗斯族占主体的东部地区也超半数同意独立。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三国签署协议,绕过戈尔巴乔夫,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之后,其它加盟共和国加入。戈尔巴乔夫被迫退位,之后又被羞辱一番。
作者认为,苏联解体的最终原因是,作为一个依靠各种手段拼凑出的帝国,苏联与选票民主制度根本不相适应。选票民主必然导致权力不够集中,以及加盟共和国的崛起。同时,苏联在结构设置上,要求各加盟共和国一律平等。这导致苏联对一小部分加盟共和国做出让步时,其余的共和国会群起,导致中央地位进一步下降(所以,后来的俄罗斯吸取了这个教训,一开始就以法律形式寄予一些分离地区特权)。
中间戈尔巴乔夫的策略失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背叛了原本能够稳固权力的阶层,又在联盟性质问题上不断出尔反尔。
然而,苏联解体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好事。美国宣告冷战结束,克拉夫丘克从反对民主的乌克兰共产党魁变成了民族独立的英雄。再也不会有人追讨他的孽债。而今天的人们,可以将这段历史当做一部小说来读,当做谈资。